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、全国青年岗位能手、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、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……对于一名刚满40岁的医生来说,田永吉收获的荣誉不可谓不亮眼。而与他相处过的同行和患者都知道,这不仅缘于他高明的医术,更缘于他心中始终不忘的社会责任与担当。
田永吉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,专门从事小儿神经外科领域治疗。在医学界,小儿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中最难驾驭的领域,儿童脑肿瘤在导致儿童死亡的实体性肿瘤中高居首位。
神经外科需要大量接触开颅手术,而儿童的脑部非常娇嫩,所有手术都在放大率7到10倍的显微镜下完成,手术刀每一小点的误差,都有被放大的危险。刚入门时,为了提高双手的稳定性,田永吉需要常常练习筷子夹易拉罐里的黄豆,而一切动作必须借助镜子完成,以充分模拟显微镜下的操作。
为了更好地治疗患者,田永吉时刻没有放缓学习的脚步。从实习医师、住院医师、主治医师到现在的主任医师,田永吉不仅在一点点积累临床经验,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研。如今,他已主持国家级及部级课题3项,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25篇、参编专业著作4部,并率先在国内开展儿童脑肿瘤MDT(多学科协作诊疗)门诊,为儿童脑肿瘤患者提供全治疗周期的医疗支持。
作为全国知名的神经外科医院,天坛医院从全国各地接收的病人,几乎都是危重病人。“我们有时候说,这里就是神经外科的‘全国疑难杂症治疗中心’。”田永吉说,这些危重病患儿身后,站着的是希望得到最好治疗结果、极度焦虑的家属。
为此,田永吉格外重视“话疗”,力所能及地多和家属们聊天,缓解他们的焦虑。他喜欢拿出纸笔来,画出手术的大致示意图。“患儿和家属千里迢迢赶来北京,人生地不熟,他们坐在病房里,满眼都是不安和不确定。”田永吉说,每当这时,他都会觉得医生能做的工作不仅在手术室内,“对于医生来说,医术不仅仅体现在手术刀上。心安,是患者和家属们最需要的。”
有一次,在术前常规聊天时,田永吉看着身心疲惫的患儿家属,说了一句“我知道你们在来这里之前,已经经历了很多磨难”。没想到,话音刚落,孩子父母就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。他们说出了很多家属类似的经历:到地方医院反复问诊,被告知无法治疗;接受建议来到北京,四处打听,来到天坛医院;排队、挂号找专家,得知是脑部肿瘤;无法接受手术风险,先选择化疗;效果不佳,再不得不接受手术……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,对患者家属来说,却是心灵上极大的抚慰。
在田永吉看来,作为一名医生,尤其不能忘记社会责任。在业余时间,他坚持参与多项社会公益事业和医学科普事务。2017年,田永吉入选中组部及共青团中央第十七批“博士服务团”,到云南挂职,主要的工作就是医疗扶贫。在云南期间,他先后走访20多个县级医院,考察基层医院状况。“最大的感受就是云南虽然山美水美,但是山高路远,交通不便,很多基层医院的医生培训不足,对很多疾病还不能做到早诊断。”田永吉说,为此,他联合社会力量,发起成立了“云南儿童脑肿瘤公益专项基金”,将一部分基金用于救助贫困脑瘤儿童,一部分用于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和技术支持,旨在帮助当地培养一支可以独立开展工作的小儿神经外科团队,同时帮助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提高对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,促进儿童脑肿瘤的早发现、早诊断。
“这也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方向一致——提升基层医疗水平,实现把患者留在当地、技术送到当地,带教当地医生队伍,精准技术帮扶、分级诊疗的目的。”田永吉说,“其实,党和国家改革发展事业中有很多工作需要大家去参与、去奉献,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,更应该不忘责任与担当,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。”(来源:人民日报 记者 李昌禹)